当前位置:牛搬家 >>> 资讯 |
2014年,清远着力加强山区教育投入,努力确保边远地区教育发展。 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 摄
2014年清远全市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。 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 摄
回顾刚刚过去的2014年,清远教育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,尤其是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,实现了几代清远教育人的夙愿。2015年2月10日,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隆重召开,清远市作为粤东西北地区教育“创强”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代表,由清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陈建华在会上介绍经验。2014年广东教育的“清远现象”也格外受到广大与会人士的关注。
“创强”全覆盖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
2014年8月,清远市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“广东省教育强市”称号,从而成功跻身粤东西北地区首批省教育强市行列。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,清远之所以能够成功“创强”,得益于教育资源均等化水平的不断提升。自2012年以来,清远市教育事业全面落实市委、市政府“教育三步走”的发展战略,以“创强争先建高地”为抓手,积极实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,使教育综合实力大大增强,教育发展水平目前处于粤东西北地区前列。
截至2014年底,清远市8个县(市、区)实现省教育强县(市、区)全覆盖,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批“全覆盖”的地级市。此外,清远有5个县(市、区)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(市、区)验收,通过数量及比例分别位居全省第5和第8位,排在粤东西北地区的首位。目前,清远完成创建省教育强镇(街、乡)74个,覆盖率达88%。通过教育“创强”推动全市南北部之间、城乡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。
通过加强规划,清远着力解决县城、中心镇大班额问题,为助推城镇化和实现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供了保障,全面解决了县城和中心镇学位紧缺问题。按照《关于制订2014??2020年县城和中心镇教育布局专项规划的通知》的要求,清远市各县(市、区)基本完成编制县城和中心镇中长期教育布局规划,力争在2015年基本解决县城和中心镇大班额问题,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。
通过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调配机制,清远基层教师队伍的均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,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。通过建立县域内教师流动刚性约束机制,清远市以县域、市中心区域为单位,对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10年的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轮岗。此外,通过积极探索教师从“学校人”向“系统人”转变,实行教师“县管校用”,有效整合、盘活教师资源,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。
在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人均700元的岗位津贴的同时,清远市本级财政还对北部“三连一阳”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给予岗位津贴。此外,对在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从教满25年并在农村从教至退休的教师,清远市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终身岗位津贴。通过多种方式,清远市基层教师真正实现了安教、乐教。
“转型升级”
办人民满意的教育
清远教育在2014年取得的优异成绩,得益于清远市委、市政府长期以来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。在注重顶层设计、更新理念、厘清思路、明晰方向的同时,清远教育事业发展得到转型升级,通过积极推进“两个转变”(教育发展从数量的普及向质量的提升转变、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),推进“两个下移”(教育资源从相对集中县城(区)向乡镇下移,从相对集中乡镇向农村下移),实现了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,着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学前教育“短板”问题,清远市采取“公”、“民”并举的方式,努力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。通过落实学前教育“民办公助”政策,清远的“无证园”得到全面清理。全市85个乡镇(街道)目前实现了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,常住人口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公办村级幼儿园覆盖率达93%。目前,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5.4%,在粤东西北地区1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;公办幼儿园由2011年的73所增加到2014年186所,公办幼儿园比例由2011年的18.2%提高到31.96%,在粤东西北地区1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三;公办规范化幼儿园比例为50%,在粤东西北地区1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五;“三残”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7.67%,全省排名第二。
俗话说“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”,清远市通过实施“强师兴教”工程,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。“强师兴教”作为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“四大战略”之一,市级财政从2013年起每年划拨教师培训和教研专项经费1200万元,实施“强师工程”和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”。2014年,清远学子的高考成绩呈现井喷式上升,重本和二本以上人数分别达到1610人和8770人,增幅分别为56%和12%,分别是全省平均增幅的3倍和2.6倍。
作为“转型升级”的一大亮点,清远各级学校积极推进学校“去行政化”改革,在取消学校行政级别的同时,清远中小学校长的“官帽”也陆续被摘掉。通过实施以聘任制为核心的一系列管理制度,按照职业化、专业化、专家化的要求择优聘任校长,在实行“校长负责制”的同时,通过实行轮岗交流、绩效考核等制度,使校长真正实现“能者上、庸者下”。
多措并举弥补山区教育“短板”
清远地处粤北山区,许多偏远山区基层村镇在发展教育时面临诸多困难。为此,清远市通过大力实施“校校通”、“班班通”工程,解决教育信息化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弥补了山区教育的“短板”问题。
为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,清远市级财政从2013年起,连续5年每年投入1459万元用于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,实施基教网“校校通”和优质教育资源“班班通”建设工程。截至2014年底,全市已经实现教育部门和1150所学校(含教学点、幼儿园)“校校通”全覆盖,“班班通”工程覆盖率达到74%,到2016年可实现全市“班班通”全覆盖。
此外,清远市还着力办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,真正实现了“学校跟着学生走”。在“创强”过程中,清远市对农村中小学布点进行合理规划,确保农村学生能够就近入学。同时,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规模不足100人的,按生均拨款1.2-4倍的标准给予经费倾斜,确保村小和教学点有较充裕的办学经费。
为了较好地解决教育底线民生问题,清远市实施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”和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住宿生伙食补助计划”。2014年,全市共资助各类学生14.45万人,资助金额达12311万元。从2013年开始,清远市每年对全市小学住宿生和初中住宿困难学生,给予每生每年600元标准的伙食补助,此项经费每年投入1200万元,市、县两级财政各负担50%,受惠学生达2万多人。由于大力实施扶贫助学工程和质量提升工程,全市初中辍学率从2013年1.03%下降至2014年的0.94%。努力解决“读书难”问题。2014年,全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7644人,入读公办学校31494人,占比达83.67%(全省58.4%),比2013年提高了14.77%。
通过一系列努力,清远教育出现新拐点,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大幅提升,教育的集聚功能大大增强,出现了学生大幅回流的喜人景象,清远已从中小学生净流出地变为净流入地。 记者 赫鹏? 通讯员 王清泉
【关闭】【打印】 (责任编辑:崔凌云)